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跟自己说话的情感美文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跟自己说话的情感美文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  1. 喜欢在心里和自己对话,不喜欢对别人说话怎么办?

1、喜欢在心里和自己对话,不喜欢对别人说话怎么办?

喜欢在心里和自己对话,不喜欢和别人对话说明你想一个人安静独处,这是好事,可以关注内在生命的思考。

人生活在喧嚣的世界里,莫名的产生焦虑,时间久了就会厌烦,想远离人群。

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,欣然还乡,写出《归去来兮辞》就是最好的佐证。

郑板桥摘掉官帽,回家以卖画为生。

这两位都是讨厌官场应酬,不愿跟讨厌的上司和同僚说话共事,为了保持本真而回归家园,即便受苦受穷,也在所不惜。

这不是你一个人如此,这世界有太多与你这种心态一样的人,大概是近期讲话的都是话不投机的人,致使你跟身边的人无话可说了。

也说明你有点抑郁寡欢,有点愁闷失落,又找不到能倾诉的知己对象,或者不想用自己的烦心事去烦扰亲朋好友。

我常想卢梭写的《一个孤独者的漫步》不就是自己在散步时,在心里跟自己讲话吗?

许多的作家深夜在孤灯下冥思苦想不也是在心里自己对自己讲话吗,讲的好写到纸上,组合成文章,跟自己对话是反省,是对自我或对他人和世事的解剖,对世界的认识,对社会的总结,这种自我对话能产生思想的结晶,对他人有启发教育的意义。

从而我认为,作家的作品都是自己跟自己对话的结果。没准你自个对话久了,思想中产生精粹的想法,会有一个提升转变。

凡事物极必反,一个人安静独处久了,便想在热闹处走走,找人聊聊,把你近期思考对话的东西跟他人交流沟通一下。

独处不能太久,久了容易自我封闭,失去跟外界世界的交流,渐渐人会走向狭隘,我常想个体和群体就是在独处和交往的轮回中更替转换,这个过程能产生碰撞,能有新陈代谢。

但我以为,这种自我对话,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纠结,不是俗务人情的计较。

首先我们想想自己的角色,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?喜欢什么,不喜欢什么?会在独处的心灵对话想的很清楚。

我们在很多经典作品里看到典型人物的独白,这独白不就是一个角色的心灵表白吗?

君子的独白里是清风明月,独裁专制人的独白里充满了刚愎自负,不可一世的骄横;嫉贤妒能的小人的独白里有策划阴谋诡计;吝啬鬼里的独白里充满了防备和算计;平民百姓的自言自语里有为他的渺小愿望的祈祷;一个小学生的自白里有从繁重作业里解脱出来的自由意识。

在复杂的现实里,我们的心容易被感染戾气和怨气,作为俗人往往难以解脱,顺应感觉,不想跟他人讲话可以避开不讲,跟自己的心多谈谈,是对心灵做一次大扫除,调整歇息,净化一下思想,也何尝不可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跟自己说话的情感美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跟自己说话的情感美文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